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Http://www.ccpri.com
 

香港《经济导报》发表对我所教授采访:“新加坡为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灵感?”

 

  
 
李光耀曾对邓小平说,新加坡华人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等地南方人的后裔,祖先都是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而达官显贵、文人学士则全部留守中原开枝散叶。所以没有什麽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国人做不到或没办法做得更好的。  
 
-------------------------------------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年间,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到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从财富的增加、自由的扩大,到对内对外交流、开放的深化,中国人没有停止寻找适合自己的模式,去构建美好的“桃源”。  
 
从新加坡身上,中国寻到了“桃源”的影子,新加坡人均收入水平名列世界前茅,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望其项背;它有花园城市的美誉,“良田美池桑竹”令人流连;良好社会治安使得街上警力稀少,国民仍能“怡然自乐”;95%的国民拥有自己的“屋舍”,社会稳定,安居乐业;在过去三十年中新加坡未曾发生一起劳资纠纷和罢工事件,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回应李光耀的“挑战”  
 
邓小平对1978年11月第一次新加坡之旅感触颇深,他热忱称赞新加坡,酝酿了学习新加坡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了之后改革开放的三十个春秋。邓小平访新归来第二个月,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新加坡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灵感来源地。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要向新加坡学习,邓小平说,新加坡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对新加坡颇有研究的深圳大学教授吕元礼向记者介绍,邓小平要求赶超新加坡,是对时任总理李光耀当年挑战的公开回应。  
 
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当面对李光耀称赞新加坡的巨大变化,李光耀回答说,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容易管理。邓小平深有感触地说,是啊,假如自己管理的只有上海这麽一块地方多好啊!李光耀对邓小平的感叹不以为然,用“激将”的语气说道:新加坡华人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等地南方人的后裔,祖先都是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而达官显贵、文人学士则全部留守中原开枝散叶。所以没有什麽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国做不到或没办法做得更好的。李光耀是个“基因决定论”和“文化决定论者”,他的这番话并非即兴之言,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李光耀说,邓小平接受了自己在1978年的“挑战”。  
 
新加坡与中国同是以华人为主的社会,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教授吕元礼,长期从事新加坡政治研究,他认为,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掌政权的模式,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模式具有某种相似性;执政党人民行动党保持着活力和廉洁,建成了今天和谐的新加坡。这些因素使得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便於学习,也值得学习。  
 
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之一的深圳,三十年来从未停止向新加坡学习的脚步,新加坡也成为深圳继香港之后的第二个“师傅”。1983年深圳特区初创之时,时任市长梁湘率领市领导访问新加坡,探索如何办特区的路径,因而有了现今深圳城市规划和园林风格的模板;1990年,时任深圳市长郑良玉率团再次访问新加坡,汲取新加坡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为快速发展的深圳寻找新动力;1998年,深圳第三次派团考察新加坡,新加坡法治和城市建设模式成为借鉴的中心点,使得后来深圳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2007年12月,在广东新一轮解放思想浪潮中,新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表示:再不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用改革创新来解决问题,广东排头兵位置将难以自保。他提出深圳要跟新加坡叫板,为邓小平“比新加坡更好”的南方谈话精神渲染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激情色彩,也把新加坡再次推到中国改革开放舞台的聚光灯下。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新加坡不但再次发挥了示范作用,而且唤起了国人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这份见贤思齐的紧迫破土而出。  
 
国企市场化是精华  
 
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主任曾渊沧是新加坡人,二十年前移居香港,对新加坡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及现状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国有企业市场化,并且要有盈利”是改革开放中国向新加坡学习最多、也是最成功之处,特别是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国有企业纷纷上市,这种发展模式与新加坡模式极为类似。他说:“新加坡把国有企业当成以营利为目标的一盘生意来做,而不是当成一种福利,在这方面,目前只有中国和新加坡这两国有共同点。西方国家也有国营企业,但是那些企业都是不赚钱的国有化,国家会考虑这些企业会不会对国家有不好的影响,会不会造成失业,这样就导致国家长期养着那些生产力很低的国有企业。”  
 
曾渊沧介绍,在新加坡,国有企业必须和其他企业一样竞争。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是以赚钱为目标的,就有了今天的淡马锡(淡马锡类似中国国资委),这个机构资产增长是相当惊人的,今天新加坡政府投资的收益和全国税收差不多,所以从理论上新加坡政府即使不收税,政府也有钱用。中国近年国有企业发展不错,成为股票市场抢购的对象,这方面和新加坡有很大共同点。  
 
新加坡为什麽有这麽多国营企业?曾渊沧称,新加坡国营企业占如此大比重,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系国家里很少见。新加坡独立初期,很多大型建设被认为投资风险大而没人敢问津。在建立航空公司方面,世界上很多大的航空公司的盈利来自於内陆,内陆航机是垄断的,国际航班是不赚钱的,如同美国的航空公司,没有内陆航班就全部倒闭了,国际航班完全没有竞争力。“新加坡太小,飞机一起飞就离开新加坡,不可能有内陆航班,一开始就是国际航班,所以没人愿意投资,只能政府投资,於是就有了新加坡航空公司,现在是世界上最赚钱的航空公司。”银行也出现类似情况,原本有很多私人银行和外国银行,但是政策性的贷款没人做,因而新加坡政府自己建立银行,变成今天的星展银行。国有企业以营利为目标使得其发展可以摆脱一些政策性束缚,更加良性发展。  
 
追赶软实力是关键  
 
《新加坡海峡时报》驻香港记者张哲宁在香港生活了三年,他第一次去深圳,看到的深圳城市面貌与新加坡颇为相似,但是走进一个现代化的广场中,却发现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拥挤不堪,摆放无序。“与新加坡相比,广场内部的设施、布局、管理以及服务水平都差强人意。中国应该学习新加坡的管理系统,而不只是学习建筑外表”他说。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最应学习新加坡什麽?吕元礼教授认为,叫板新加坡首先是全面的叫板,包括经济,更包括软实力方面,相比新加坡的软实力还有很大差距。吕元礼认为,软实力包括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表现为影响力和亲和力,并且能够创造价值,输出价值。“当年深圳软实力还是不错的,输送了很多价值,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速度’等等,近些年输出的价值不是很多了,有些流行的话语不一定是深圳创造的。”吕元礼介绍,新加坡作为多元宗教、多元语言的移民城市,有较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比如他们一般都认为有一个好政府,都强调我是新加坡人,表示对国家的认同。对外影响力也较大,作为一个岛国,她的模式很多人在学。  
 
新加坡在中国设立的苏州工业园,是新加坡国内裕朗工业园的翻版,这种工业园模式特点是政府专门划出一块地,主动成立招商队伍招商,找人投资工业园。这种工业园模式是新加坡创造的,现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工业园和经济开发区,中东,印度,拉丁美洲也都在学习这种模式。而反观深圳,国外很少学深圳,国内现今也很少有学深圳的。吕元礼表示,在今后的三十年,学习新加坡应着重於科技、文化、管理、教育几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着眼於提高软实力。  
 
人才和法治尤为关键  
 
人才的竞争是现今国与国竞争的关键,曾渊沧认为,新加坡在招揽人才方面值得中国借鉴。新加坡主动挖掘稀缺人才,把他们吸引到国内。曾经帮助克隆“多利羊”的英国克隆专家科尔曼(Colman)就已被新加坡作为人才引进,参与发展国内生物科技。新加坡提供高额薪水,相关帮助、服务以及配套设施,辅助他们更好的发挥才能。  
 
新加坡的法治也较为完善,曾渊沧介绍,新加坡法治很强,新加坡买不到口香糖,因为口香糖可能给环境带来危害;新加坡有极为严格的网络管制,拥有违禁照片会触犯法律;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定额罚款的国家,也是全世界罚款最严格的国家;尽管被西方国家称为野蛮,新加坡仍保留了英国殖民地时期的鞭刑、死刑;新加坡的终审法庭设在英国,司法独立於国家之外,甚至可以和政府打官司,良好的法制环境让海外投资者放心。  
 
作为新加坡年轻一代,张哲宁去过中国很多城市,他认为,中国的治安、环保等方面相比新加坡还比较薄弱。“新加坡像是一个迪士尼乐园,乾净的街道、整齐的规划,在这方面,中国的很多城市包括大城市还有一定差距。”“新加坡市民可以放心地出入,甚至在黑夜到偏僻的角落都不会担心,而在中国如果到偏僻的角落会有担忧。”他认为,新加坡的有序很大程度缘於新加坡管理系统的高效,这也是中国进一步追赶新加坡的空间。  
 
香港《经济导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流量统计 | 管理登录  

粤ICP备05077604号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深圳大学 文科大楼四楼  电话:0755-26958062

网站维护:黄杰、周旺辉  ;网页设计:黄杰、涂春光、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