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黑老大扶贫”的人性分析 深圳最近破获的涉黑组织的头目,居然头上有个“扶贫大王”的桂冠。这样的新闻初读使人愤怒,但是仔细想想,这样的愤怒并不理性:“黑老大”与“扶贫大王”两个并不必然矛盾的角色。 这样的双重角色集中在一个人是一个并不奇怪的事:比如一个杀人如麻的凶手,但是在家却是一个慈父;卢梭这样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却将自己的私生子无情地抛在孤儿院。在这里“黑老大”与“扶贫大王”完全可以统一于一身的角色:黑老大,是针对其罪行而言的,而扶贫大王是针对其为弱者所做的贡献而言,两者的视角不一样,所以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其中也体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复杂性。 其实,我们为何为这两种角色集中于一身而惊讶,我想关键问题,我们已经习惯于符号化看人,凡恶者,必无善行;凡善者,必是完美无暇。这样的想象虽然好,但是与现实的人性不相符,世界上不乏天使与魔鬼集于一身的人。当现实的人性与我们想象的人性不相符时,我们往往不是修正我们的人性观,反而是指责现实中的人虚伪。这是一种典型的东方的思维:不承认即使恶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以部分否定整体。 我以上所言决不是想替黑老大翻案,我只是意在说明,要用现实的人性看待问题:即使恶人可能也有不恶的地方。 如果这个人最终被认为是恶人,我们连其做过的善事都不承认了,那么无疑在鼓励恶人将坏事做绝,而不要做好事。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一时无法杜绝一些丑恶的现象,盗贼者能够做到“盗亦有道”,我看不是什么坏事:能够抢劫而不杀人的,能够偷钱还回证件的,能够做到赃款不全部挥霍而部分用于济贫的,我看对于社会并不是最坏的结局。 “黑老大”与“扶贫大王”两个并不必然矛盾的角色,集于一身后,我们应该严格依照法律惩罚其罪行,但是也不能因为其罪行而对其全盘否定。(作者:邹云翔,摘自中新网,原载《新京报》) ========================================= 【评论二】“黑老大扶贫”:从人性到历史 深圳涉黑组织的头目竟戴着“扶贫大王“的称号。5月13日的《新京报》有一篇评论文章《“黑老大扶贫”的人性分析》,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文章说“我们威为何为这两种角色集中于一身而惊讶,我想关键问题是,我们已经习惯于符号化看人,凡恶者,必无善行;凡善者,必是完美无暇……”,结论是“我们应该严格依照法律惩罚其罪行,但是也不能因为其罪行而对其全盘否定。” 这本是很简单的人性常识,可冷峻的现实与温热的历史给我们以这样的经验:这个常识不简单,因为它总是被忽视或藐视。 由人性我想到历史。 今年是五四运动的八十五周年。当此时,举国庆祝、轰轰烈烈,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旗帜,步调如此一致,以致于五四事件失去了它的内在结构、历史层次与中性色彩,甚至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在年复一年的代表大会、周年纪念与庆祝活动中,五四被单方面的解释,这种解释同时把这一方面绝对化,最终将所有历史缩减为这一方面。历史的两面性与多样化被抛弃了,被贫困的历史决定论、容易理解的历史法则与社会规律所取代。历史变成走过场的敷衍,变得面目全非,另人厌倦。 五四运动是一场由学生发起的爱国的政治运动,这毋庸置疑;其爱国精神与参与勇气值得嘉奖,其对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拥戴,虽显懵懂,却也可贵。然而五四还有它的另一面。五四学生的激进、盲动、浮躁与违法行为(比如火烧赵家楼)是非理性、不文明与欠科学的,并且这种类似于青春期的激进、盲动、浮躁与非理性的、不文明与欠科学的行为方式一直延续于五四以后的历史,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当今中国,这一点尤其值得反思;五四运动中政府的矜持、宽容、开明与文明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面。 这才是历史故事的健全结构。可问题在于我们已经习惯于符号化看历史,正如“我们已经习惯于符号化看人”。这使历史失去了它的结构与张力,失去了它的冲击力,失去了故事的神秘与节奏,失去了历史本身。这种困境是对辨证法的一场讽刺。 “黑老大扶贫”的双重身份与多面性格是这个社会的常态,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痛苦的现实。任何对这种现实的忽视、掩饰与歪曲终将付出可悲的代价。从人性到历史,从常识到事实,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正视这个社会常态,我们才可能不至于失去是非标准与行为方向,不至于导致历史的虚无化,也不至于造成更多的谎言与人格分裂。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陈炯明是一个反动军阀。可最近我看到他于1927年的一篇文章《中国统一刍议》,是批评国民党的党化教育的,其中说“至于党化,已属不通。党化教育,更属荒谬绝伦。盖党者不过团体之谓,绝无神妙之说。即凡主义政纲,亦以适应一时之要求,而非为化民成俗之妙用。欧美先进国家,受宗教之感化,进于文明境地,犹以政教分离,解放思想之束缚。中国向无宗教之束缚,方幸为欧美所不及,国民党何故违背真理,以一党之信仰,作宗教式之宣传,尚为未足,并此教育独立之机关,亦必入寇而摧残之,是亦何为者!”这样的精致表达说明,陈炯明不但是一军阀,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这才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