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琳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出生性别比一直维持在100:104至100:107之间,即每100个存活女婴出生的同时有104至107个存活男婴出生,这是基本正常的。而我国的这个数字却在不断攀升,从1982年的100:108.5到1990年的100:111.3。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男女出生性别比达116.9,海南、广东等省则高达130以上。照此趋势,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之日,中国将有3000万至4000万处于婚育年龄的男青年无女可娶!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代表们纷纷提出:中国人口比例失调问题亟需解决。也有人指称“此乃危言”—— 是什么造就了“光棍时代” 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自1971年严格实行以来,受到了民众的普遍支持。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也愈演愈烈。 这不仅源于中国人的一个古老、朴素又直观的理论:不想在自己这代断子绝孙,何况“养仔好听”。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种理论正向社会现实层面延伸。 据2003年数据显示,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十,而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达到总人口的三成以上。据测算,未来25年,我国养老金缺口达到1.8万亿人民币,赤字运行时间二十多年,年均缺口700多亿,而且期待率只有58%左右。正如一位代表所说,面对这一连串的养老保障危机数字不得不使人联想到,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及利益补偿机制,将使部分人无法放弃“养儿防老”的观念,因此这部分人选择“放弃”女婴,选择男婴。 与城市相比,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青岛、广州、南京、北京等地为此出台了“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或“终身重疾投资保障计划”。 有些地方虽然为农村独女户或者双女户办理了养老保险,但每年的养老金也只够买两袋面粉。因此,“多子多福”不再只是为了追求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许多人在生病和衰老时只有依靠自己的儿女──年轻时抚养儿女的千辛万苦成为老来有靠的一种投资。而“养儿”似乎又比“养女”更是“不是办法中的办法”。虽然“女儿是母亲贴心小棉袄”,“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物质养老”仍为主流的今天,男性的“养老能力”明显更为实惠。 医生在做胎儿性别鉴别 发达的医疗检测手段不经意间为“放弃”女婴的选择提供了前期技术支持,技术与金钱的交易在地下展开。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由于缺乏针对性法律约束,个别人以“给胎儿鉴定性别”敛财。和杨女士一样,心电图室外的走廊间坐着许多孕妇。一名来自贵阳的刘先生说,他是“经人介绍”,带着妻子来检查胎儿的性别,“如果是女孩就趁早将胎儿‘做掉’”。此时,心电图室的门开了,一位孕妇满脸笑容地走出来,这名女医生把杨女士让进心电图室。半个小时后,杨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在里面的经过:那名女医生说她就是雷大夫,她可以通过B超机看出3个半月以上胎儿的性别。一番检查后,雷大夫告诉杨女士怀的是个男孩,胎儿一切正常。杨女士付给雷大夫30元钱的检查费,雷大夫顺手将钱塞进了衣兜。在该医院一楼的监督岗宣传栏有“雷大夫”的照片,上面清楚的标明,“雷大夫”只是该医院的一名护士。 当B超等胎儿性别鉴定技术诞生并付之民用后,个人生育意愿最大化体现有了客观条件,直接导致中国目前男女人口比例失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对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进行专项治理,但胎儿性别选择的现象仍屡禁不止。有委员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取证困难,而且对胎儿进行性别选择的违法者“只罚款不坐牢”的规定也缺乏威慑力。 成都大学某男生寻富姐 除了封建观念的延续、养老保障的现实压力以及非法使用医学技术的便利之外,性别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亦导致生育选择向男不向女。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夏洋行副董事长胡葆琳建议尽快起草、颁布性别歧视法,以保证男女平等有法可依。她介绍到,一些装修队老板,有的生了9个孩子,就是因为一定要生个儿子。“我问,你们哪有能力对这么多的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回答:女儿全部回家乡,留着那一个儿子在城市里上学。我说那不是文盲吗?他们说,女儿怕什么!” 胡委员认为,“我们不能光靠宣传和教育,还要依法治国。男女平等是我们的基本国策,看来有法可依才能使这一国策得到真正贯彻。”广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骆风教授认为,“实际上当今男性之间、女性之间的能力差异比男女之间的能力差异大得多。”随着社会的进步,性别差异将被个性差异所替代。 男人的保险在哪里? 一位女博士说:“在男人眼里,‘女人’是一个变化的量,可正可负,用Y表示;而‘博士’是一个正的定数,如果文盲是0的话,博士就是100。男人对女博士的印象可用impression=100Y来表示:如果一个女博士是个漂亮女人,在男人的印象里Y便是一个正数,这时候博士的修养便会让男人的好感瞬间扩大100倍;如果一个女人长得丑陋,Y显然是个负数,不幸又有一个博士身份,也能让男人的厌恶瞬间扩大100倍。”“很多女博士已经远远超出男人的想像,她们可以在千人的会场上用柔美动听的声音讲述她们的学术成果;也完全可以在约会的时候穿着性感,眼睛里透出女性迷人的光彩。”她指出,有些男人心目中的女博士几乎集中了男人生命中最恐惧的所有东西,这样的男人的想像力不仅落在了事实的后面,如果不及时加油,还可能落在其他男人的后面。人口比例失调将使男性迫于同性求偶的竞争而进行更多的性别观念更新。 男性陪侍业 也有部分男性已经或者将在行动上做出生存状态的多元化选择。“成都一大学生寻嫁富姐”的消息在社会和网络上引起了轰动。“哪个富姐肯资助我读完硕士,我就跟她结婚!还会签下一纸协议,保证永不提出离婚!”成都某高校大三学生王军(化名)陈述了自己的几大“卖点”:长得帅,有志气,有专长!“我并不是突发奇想!”王军说,他产生这个想法已经有一年了。他父母都是隆昌县农民,母亲体弱多病做不了农活,父亲能力有限。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王军上大学后就到酒吧打工,并兼职做家教。虽能勉强维持生活,却对自己的学业造成了影响。王军的做法引出两种争论:一是认为把婚姻当成赌注太天真;二则认为这是一个现实有效的做法。持后一种看法的大学生多于前一种。 “这种事情在大学生中间发生的太多了,不习以为常都没有办法!”北京农业大学大四学生刘晓峰一语中的。女子可以“傍大款”,男子为什么不能“傍富婆”呢?在人口比例失调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女富豪也将成为稀缺资源,只要能找到一个有钱人,“就会改变命运,这种改变意味着最少可以少奋斗二十年”——部分大学男生认为这是他们以最快速度从数量众多的男性中脱颖而出的捷径。 而与大学生相比,中国发达地区“富太太俱乐部”及男性陪侍业的发达是校门外的一个真实世界,甚至也许是“傍富”一族的未来景观,在这其中,主动者和被动者“真正”实践了“男女平等”。俱乐部里都是什么样的男人,什么样的女人?一位牛郎介绍说,“反正不是一般的女人吧,多半是自己开了公司、生意做得很大的中年女人;还有的是一些单身女贵族……在我们眼里,是什么人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钱。” 男性“英雄主义”在男性群体发生“饿性”竞争时仍将保有一席之地,2004年3月14日,当杨文勇出现在沈阳时,迎得众多异性的青睐目光。对于怀有英雄崇拜情结的女性来说,这个独斗持刀杀人犯,38岁的未婚“大小伙儿”是一个品质正派的男人,仅凭此一点绝对值得托付终身。 生男生女一样好 无论男性以何种方式躲避“光棍时代”同性竞争,或者依旧从从容容、循规蹈矩的生活,男性“过剩”带来的社会问题都不得不受到高度关注。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魏英敏表示,婚姻性别挤压对一夫一妻制家庭来说是一股外来的冲击力,婚外恋、第三者插足增多,离婚率持续上升,传统家庭的稳定会受到威胁。如果出生性别比升高得不到纠正,会滋生更多不道德的社会现象,基本消失的买卖婚姻、童婚交换、拐卖妇女等会重新抬头,并且间接衍生性暴力犯罪、乱伦、社会心态畸变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风险系数增大。李银河说:“中国正处在性革命的前夜”——是性观念的合理开放抑或社会犯罪扩大化?——这也许是一个“再向前一步”的问题。 好女万事无忧? “光棍时代”来临,意味着女性至少在数量和心理上占有相对优势的“黄金时代”到来。木子美可能将她的爱情观“忠贞是扯淡,我的爱就好象一把米,东撒一把,西撒一把”发扬光大;汤加丽可能更加孤芳自赏,以全裸写真直线上升的销量令4000万男人又爱又恨;而竹影青瞳则可能最终实现“既做才女,又做美女”的宣言,因为无论如何,她都将是稀有之物。然而,“黄金时代”赐予女性半边天的必定是万事无忧的生活吗? 创业不到2年时间,23岁的袁女原就在绵阳的商界创下了一个财富奇迹,个人资产的雪球滚到100万元以上。然而因为没有恋爱,没有结婚,她在圈内备受非议。“我很困惑,为啥子一个成功的单身男士可以得到钻石王老五的美誉,而单身女性创业还要承受那么多的流言蜚语”。2003年8月,这位不堪承受流言重负的漂亮女孩终于作出了一个令很多人感到惊讶的决定:暂时停止生意上的扩张,向全国公开征集能携手创业的“白马王子”。显然,对于那些年轻得还没有来得及谈婚论嫁就成了富人的男“钻石王老五”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由于他们不需要婚姻来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对待婚姻会带有更多理想的成分。即使结婚,许多人也会尽量选择跟同阶层的人结婚,以避免在日后遭到“掘金娘子”的“偷袭”。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钻石王老五”的黄金组合毁灭了更多平凡女性“嫁个巨富”的梦想。时代告诉女性,在人口性别比例差距的高压对比之下,挑剔的目光将更加挑剔,男性“钻石王老五”便是这个极端点。 张静整容引发“就业歧视”讨论 在女人失望和期望的落差中,商家会利用男人喜闻乐见的一切形式来制造商机,这其中包括美女封面、选美大会、香车美人、女人体彩绘等等此起彼伏的活动和手段。“美女经济”在“光棍时代”没有理由不继续生存。一个普通女性非但无法拒绝疯狂整容,反而将在原本即是男权社会的挤压下面临更大挑战,比如就业。 “张静整容”引起社会对就业歧视问题的关注:一位天津女孩,因相貌不佳,10年内求职千次,均遭拒绝。无独有偶,在湖南省益阳市组织的公务员招聘考试中,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高才生樊四平因为身高1.595米,比标准身高差了0.005米而被淘汰出局。 事实上,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在招聘过程中,对应聘者“严格把关”已是司空见惯之举。有关数据显示,从1996年开始,我国城镇妇女的就业率开始呈下降趋势。到2000年末,全国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员的绝对数量减少了1477.7万。 “妇女正在成为中国就业压力最大的人群。”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代表说。首先还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尖锐。其次,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但由于操作性不强和缺乏罚则,对就业歧视未能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更加难以想象的是,当男性同性就业竞争激烈之时,男性“粉领”的风行又会对女性就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站直了,别趴下 中国河莉秀——莉莉——一位变性人参加环姐选拔报名成功,打破了世界记录。当有人笑言这就是“光棍时代”的男性出路时,我们却不能保证在今天看来极端的个案不会在2020年出人意料。 人口比例失调将使中国男性面临被动“独身”,于是关于解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的建言纷纷涌现:“女性移民说”建议引进国外新娘,放宽跨国婚姻规定;“婚龄差说”认为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过婚龄差的拉大来解决…… 归根结底,解决性别比例失调首先要转变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其重要部分是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障问题,使人们懂得并相信养老不是单纯依靠儿子或女儿,还有社会力量可以依靠。另外,进一步提高我国计生工作的质量是解决性别比失调的关键。 还有一些人在种种数据面前抱有“时代逃亡”的心理,他们的理由是:近年来,由于生育政策作用于妇女、家庭生育意愿,引起农村地区瞒报女婴,出生性别比的统计数字有被夸大的可能;城市婚姻正出现多元化趋势,单亲家庭、试婚、同居日渐普遍,婚姻观念变得淡薄,这将对改善性别比例失调有所帮助;也许很多人根本不打算结婚,所以不用担心什么…… 我们只能希冀在未来舞台不会听到这样的台词:我可怜的儿子哟,我得为你存多少钱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