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利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一个民族对于它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思想水平。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用在我们现在对毛泽东的评价上,可转换成:“一切评价都反映着毛泽东之后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水平和对历史责任的自觉程度”。 (一) 毛泽东不可漠视,他无疑对20世纪中国历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大概是斥责他的和赞美他的人在几乎无法对话、不可通约、互相对峙的价值尺度上对于毛泽东的共识了。我们现在可看到的对于毛泽东的评价大致上有四种。一是全面肯定,这种观点将毛泽东视为当代圣人,常常是根本不提我们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一是全面否定,这种观点将毛泽东视为历史罪人,一个玩弄权术、阴险狡诈,自私专制的暴君。一是对错分开,毛泽东对是对,错是错,可以齐刷刷地一刀切开,这是1981年在邓小平高度关注下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定了调的主流观点。一是不涉对错,即不做价值判断,只力图以客观主义的态度对毛泽东的言行史迹做成符合实际的记录,实际上是不评价。这四种观点的视角或是仰视,或是平视,无法看全毛泽东,更无法看透毛泽东。 历史是一往直前的单向度的潮,时代的变化必然地把我们的立脚点支高,使我们不是由于自身的能力与德行,而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后历史人物的时代里而获得了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在时间垫起的台阶上,我们对我们民族产生的伟大历史人物的视角必然地要由仰视变为平视甚至俯视。于是我们有可能获得一种不同于上述四种评价的视角,我们也一定能超越非理性的爱恨情结,我们也就有可能把毛泽东视为我们的镜子。 古人云: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毛泽东可以是我们的史鉴,他身上浓缩地记录了我们中国20世纪的历史,他领导我们走过的历史中的曲折与顺利、经历的成功与失败、取得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们现在和今后都是极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可以是我们的人鉴。他的一生所诠释的一个人可以达到的辉煌与极限、对历史和社会能做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他的事业上的成功与个人生活中的不完满等等对于我们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以及自我人格的塑造可提供内容极为丰富的参照。 毛泽东可以是我们民族文化之鉴。他在20世纪中国文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他在这个环境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透过他我们可反观我们民族性格的长处与短处,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与弱点。 以毛泽东为镜,他对于我们的意味就将不仅仅是或不再是追随的偶像、学习的榜样、颁布真理的先知、引以为骄傲的民族伟人、或者情绪发泄的靶子,而将是一个真正能使我们获得自知之明进而减少我们今后实践中的盲目性的宝鉴。 (二) 以毛泽东为镜需要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说白了就是承担我们自己的那份责任的勇气和肯定我们自己本有的伟大的自信。在我们跟着毛泽东创造的那些辉煌中,我们中国人能体会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能看到重“气节”,有骨气,能承重,越压越大,越打越强的民族性格;我们能发现光复旧物,革新创造的民族智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厚土养育出毛泽东,是我们中国人民支持了毛泽东、认同了毛泽东。从两万五千里长征挑战人的生理极限的壮举到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起步建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功业,如果这些历史进步都要记在毛泽东的账上,那么是我们中国人民成全了毛泽东,毛泽东的伟大反映着我们民族的伟大。 毛泽东没有说过自己神,是我们大家曾把他造成神。毛泽东的那些错误决策――从反右派的专断,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幼稚;从确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发展战略到发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而导致的全局性灾难――要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实践,必须通过三个“关”:中央高层领导的举手关,中层干部的实施关,普通人民群众的贯彻关。这三关,有一关能把住,毛泽东的错误决策都不会成为现实。但是在毛泽东领导我们犯错误时,这些“关”都一路绿灯。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民族和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干部我们的党,无论作为群体还是作为个人,当时的素质都不能达到清楚地识别并有力地阻止毛泽东的错误的水平。还可以有更简单的防范措施,如果我们有健全的宪法政治制度,毛泽东的错误也会被挡住。但是当时我们没有,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土壤中挣脱长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当时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认识到这样的民主制度对于我们民族真正复兴的至关重要。 在我们评价毛泽东时,我们的评价反映着我们的价值取舍,也反映着我们的理性水平。毛泽东的正确的东西被我们肯定为正确的,说明了我们民族明智、善良的一面,毛泽东的错误的东西也被我们肯定为正确的,说明了我们民族盲从、浅陋的一面。我们曾经跟着毛泽东创造辉煌,我们也曾跟着毛泽东将错误的东西对象化。每个在毛泽东时代都具有正常的理性思维能力的中国人,都以自己的形式参与了与毛泽东共同缔造历史的实践。在反思毛泽东对中国的影响时,我们要把自己放进去,因为每个人都是毛泽东领导的实践成败得失中的一个因素。 毛泽东领导我们创造历史的几十年中,风风雨雨,坎坷曲折,成功失败、功绩错误,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成为现实的。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这个国家对于它的需要程度。恩格斯曾明确地肯定过黑格尔的一个思想: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里的“合理”不是指价值上的可取,而是指历史的必然。在美国那样的社会里是发动不起来像我们中国“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民政治运动的,因为美国的文化条件不允许,美国的宪政制度不允许,渗透了美国人民生活的普世的价值观不允许。如果我们能理智地把毛泽东视为镜子,我们就会深入到对历史条件的具体分析,找出其容纳错误的土壤,进而从改良这片土壤开始杜绝错误的再次发生;我们也会找出其培养伟大的源泉,进而从发掘这源泉开始,使其得到开发、维护与扩展。 (三) 以毛泽东为镜需要一种方法。强调方法的重要为的是避免先把毛泽东这面镜子做成“哈哈镜”。换句话说,我们必须首先对作为镜子的毛泽东有一个全面真实的把握。 怎样才能使毛泽东研究真能提供给我们一面不走形不变样不失真的有价值的镜子呢?前提是我们需要一种人类普遍价值,而不是一党一群的价值作为评判标准。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用历史的、具体的、全面的、系统的眼光去研究毛泽东。这样一种眼光体现为以下六个“自觉统一”。 一是要将毛泽东的历史作用与中国现代史主题、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统一起来。毛泽东对于历史的积极作用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成为现实的,毛泽东的消极的历史作用也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成为现实的。毛泽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但是只有将毛泽东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包括文化环境),历史主题,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中,将毛泽东的主体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和历史需要统一起来,才能理解毛泽东的历史作用。才能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给予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评价。 二是要将毛泽东的整个思想过程,即从早年到中年直到晚年统一起来。毛泽东一生的思想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其间既有质的飞跃,也有一条不中断的线索。毛泽东早年的思想倾向和思想方法特征,在他的整个思想过程中都起着作用。成熟期的思想既是早年的逻辑发展的结果,也是晚年思想的起点。在毛泽东的思想过程中没有“断裂”,也没有方向的突变。但是在他思想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有一些新的思想萌芽从原先的思想基础上生发出来,这些新的萌芽也不断地按照自己的逻辑成长着,毛泽东一生的整个思想就是这样一个变化与连续的统一过程。晚年毛泽东的思想是怎样走入歧途的,其理论逻辑是怎样的,其萌芽于何处,成为一个苦果又在何时,这些都是应当研究也可以研究的。 三是将毛泽东理论中的思想贡献与理论失误统一起来。理论贡献与理论失误的统一在毛泽东身上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先前的思想贡献在新历史条件下的错用,比如将人民战争的方法用于群众性的大炼钢铁。一种情况是先前的知识准备不足不够用,比如没有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搞经济建设。一种情况是先前的思想局限在当时的条件下潜存着,只有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面前才表现出来。比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强调人的奉献精神,高度统一的组织纪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最重要的可以依赖的力量,这些主观因素在当时是革命军队战斗力的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但是,到了和平建设时期,人们必然会产生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和丰富文化生活内容的需要,这时仍然忽视个人物质利益的实现,仍然不给人的个性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就必然会产生抑制人的积极性、扼杀人的创造性的作用。 四是将毛泽东人格中的人品维度与性格维度统一起来。人格有两个维度,一是可作价值评判的维度,其中以伦理人格和思维水平为主要内容,这即是人品的方面;一是心理人格,即个性,以性格特征为主要内容,是人格中可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面。毛泽东的人品与个性是统一的,其人品通过个性展现出来,其个性则赋予他的人品以特殊的实现形式。全面理解毛泽东进而实现对毛泽东的超越,对毛泽东的人格作全面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人无完人,毛泽东在人格上有他的优势和魅力,也必会有他的弱点、缺点。中国再不要造神了,就从真正把毛泽东作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理有志,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的人开始。 五是将毛泽东的人格和他的理论统一起来。毛泽东的思想带有鲜明的毛泽东个人的特色,他的一些突出的主导性人格特征也受到他的理论认识的强化。毛泽东的高度自信,喜欢挑战,立志高远,浪漫豪放等人格特征与他在理论上强调主观能动性,强调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着眼于宏观整体的战略决策之间相互渗透,有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同时当他用这样的个性和理论去领导经济建设和和平时期的社会发展时,也难免会不顾客观规律,提出一些带有主观性、空想性、盲目性的战略构想。 六是将毛泽东的人格、理论和他的历史作用统一起来。毛泽东的人格和理论在他的历史作用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他的系统的理论认识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同时他的人格对于他的理论作用的深度、广度及他的理论实现的程度都有深刻的影响。当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时候,他的人格为其理论转化为实践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他的理论是错误的时候,他的人格也有力地帮助其错误理论变成群众的实践。 毛泽东几乎是所有在他的时代生活过的中国人放不下的情结。对于毛泽东我们可以有多种态度,然而历史进展到今天,最不能没有的一种态度应当是:以毛泽东为镜。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毛泽东离开我们也已经将近三十年。真正地实现对于他的超越,发扬他留给我们的成功经验,也汲取他留给我们的失误教训,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理性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进而真正实现我们民族从近代以来一直为其前赴后继、奋斗不止的振兴之梦。这恐怕是今天活着的中国人不可逃避的一种历史责任。就让我们从把毛泽东确立为一面史鉴人鉴文化之鉴开始这样一种历史性超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