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万众瞩目高考。十年寒窗,三日决断。炙热六月,年年轰轰烈烈,喧嚣过后,终成风痕日影。作为现在或曾经的高考生,就中滋味,请您一起聊聊。——我有话说 --------------------- 在一个又一个夜里,我幻想着未来,每次都是怀着远大的抱负入睡。可早上醒来又匆匆拿起书本跑进教室浪费时间。 我一直没有勇气去做一些可以让我有突破的事情,我有很多理由,比如钱老的一句话:“我们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认为是自己的写作才能,自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 高考后静心看书时我奉其为教条,它让我不会为自己的懒惰而难过。我有借口可以说,我想写写我的高三只是一时冲动,我远没有能力。 慢慢的,大学生活让我们都失去了自我。有一天,我在课堂上惊醒,我看着这朦胧一切,看着身边睡得正香的同学,我体会到我们都变得会耗日子起来,成天无味地耗着,无所事事。也许无味的消耗比瞬间的死亡更加致命。 我突然想到高三时我也在课堂上睡着过,可是那种感觉和现在真是差别太大,放在一起比较真让我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 那时的日子像是套着光环一般,那种意境就如世外桃源,就如梦境,多么美好,多么幸福,让人活得充实自然。 终于,又要到高考了,当我从现在的小孩们身上又一次体会到高考的气息时,我舒畅,我像置身于晨光中的树林一样,通体舒泰。 有人说过:一个人在世上不留下自己的一点痕迹就走那真算是枉来一世。 我想用文字把我高三的足迹留下,于是开始整理一切…… 我一下就冲动起来,无法克制。 我又一次荡漾在记忆的长河中,将一个个片段连接起来,我要把那一个个深埋心中的故事告诉给大家,让大家为那美丽的故事所动容,让那逝去的光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只有回到那种有信念的生活,才能让我忘却自己的平庸,才能让我不讨厌自己的慵懒。只有沉浸在那种状态下,我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去做一件事。 那种悲壮的生活带给我们的不光是辛酸的回忆,更多的是热血涌动,惊涛骇浪般的汹涌。 大一的时候我曾经做过一个梦: 我和高中同学变成了一群出海打鱼的渔民,突然遇到了一场暴风雨。雨水像尖刀般划过我们的脸庞,狂风如野兽般嘶吼,波涛想吞噬一切。同学们和我一样被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吓得目瞪口呆。 我感到大难临头无法逃避,我只能无助地把着舵,保持着航向,希望自己能够幸运地逃出风暴中心。我无奈地挣扎祈求着,可在一个大浪拍打过来之后我眼前一片眩晕…… 当我醒来,已是天亮,风平浪静。眼前狼藉一片。我这才想起昨夜的噩梦,寻找同伴,发现死的死伤的伤,十分惨烈。我也感到胸口一阵疼痛,原来我也受了伤。 我终于明白在这场暴风雨中,没有人能毫发无损地逃离,我能苟且地逃生已经幸运。 在疲惫和麻木中,我终于看到了岸边。 突然,天空中梦幻般地写满数字,仔细一看原来是我高考时的各科分数。瞬间它们灰飞湮灭,又在天空中组成了飘零的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岸边,组成了一排文字: 一个梦,两代人,三天热考,四季歌,五更起,六年寒窗, 回忆七八九…… (作者/雪原,节选自同名自传体小说) ------------------------ 【18岁日记:我们失去了一切娱乐】 高三的那年,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目:《我们的十八岁》。60多岁的老头,站在讲台上,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这样的题目是一定要写记叙文的,千万记住,说完深深地望了我一眼。在桌子上铺平了稿纸,心里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要写记叙文,要叙事,千万不要写成散文。然后动笔,只是越写越不像记叙文,而后心里越来越着急,最后终于写成了一个四不像。被批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发下来——不及格。 实在觉得对不起那位老师,从他认识我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辜负他的殷殷期望。现在,两年之后,重写那一篇,我仍是写不出记叙文。 常常想起的不是18岁这三个字,而是另一个替代词——高三。高三,游戏了两年的高中生活结束了,开始努力,不看闲书,不看电视,不再写乱七八糟的东西。每日只是单调地重复,读书,吃饭,睡觉,仅是这样而已。甚至连放学路上一起骑车回家的同学,也因为要去补习,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在夜晚寂静的路上疾驰。我们失去了一切娱乐,只为了高考,为了鲤鱼跃龙门时一刹那的灿烂。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那一天刮着沙尘暴,漫天都是黄沙。整个天地变得昏黄像要压下来, 一切都暗淡无光。我一个人在风里努力骑车,风大,张口就是满嘴的沙子,只能勉强地骑着。骑不快,又怕迟到,心里一直在着急。只是越急越乱,最后终于在风中摔倒了。爬起来什么都没有想,只是赶快扶起车往前赶。眼睛里进了沙子,只用一只手捂着,另一只手扶着车把,摇摇晃晃地向前挣扎着。 跑着进了教室,终于赶在了老师前头。那一堂,要发物理卷子,不要命地赶过来,只是要第一个看到自己的分数。 沙子一直固执地躲在眼里,怎么也不肯出来。捂着眼睛模糊地看那两个模糊的数字,红红的,写着103。看了一眼,不敢再看,望向了窗外,仍是黄黄的一片。眼睛一红,那颗沙子流了出来。一阵轻松——在一直隐忍着的微痛后,没有带给我任何安慰。 想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辛劳艰苦之后,换来的只是红红的103。没有答案。 那一个下午,开始了悲伤,自己趴在桌上,趴了一下午。 之后的几个月,变得更加努力而积极,在没完没了的考试、题海、熬夜、透支中,常常想起那天的自己,那个仰脸望着天,眼里满是斜阳温柔的孩子。之后变得淡定而从容,微笑地面对着成摞的练习题。 而后就考了几次不错的成绩,再然后就在自己的志愿表上安静地写好北大。迎来如火的六月,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准备高考。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只觉得周围再没有了从前的熟悉,远望近看都是灰蒙蒙的摸不着边际的一片,同时也就忘了怎样调节自己。开始了失眠,健忘,胡乱发脾气,吃起了安定,变得更加沉默而焦虑。 当然,最后是失败了。败在了最爱的也是最擅长的两科上,语文只得了89,我记得那年的平均分是一百出头,这个分数让我欲哭无泪。去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学校,学起了一个从前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专业。没觉得有什么所谓,因为自己的心里早已空空地什么都不剩了,只留下一地泛着血光的梦的碎片。 几个月前,突然翻起了从前的照片,看见了照片上18岁时一脸严肃的自己,突然不自觉地笑了。在忘记了梦想的两年后,在一个夏日的午后,那一年——我的18岁在脑海里慢慢地一点一点凸现了出来。然后自己抓起了笔,轻轻地涂抹描画,把那一年依旧绕梁的余韵一点一滴地写了下来。 就像一位朋友对我说过的那样,失败了并没有什么,沉痛悲伤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疼过之后,前面的路无论如何要走得更加坚强。 是啊,在阳光下,以年轻的名义,微笑,坚强。 (作者/李春尧)
|